浙江萧山有个瓜沥镇,是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排名前100的镇,他们最近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,要放弃经济作物的种植,重新改种粮食作物了。
这是告示原文,2020年7月22日下达的。

告示上明明白白地写着,接上级文件及通知要求,该村的所有土地都不能再种植经济作物了,也不能再挖塘养鱼、虾、蟹了,现有的也要尽早移除,并称要积极做好“退苗还粮”的工作。
早在五月,浙江义乌的义亭镇已经在开展退苗还粮工作了。

浙江金华澧浦镇则通过退苗还粮行动绘就了美丽的画卷。
事实上,不只是浙江在还苗还粮,广西在“退果还粮”。

这是拔果树的现场照片。

短短的十年时间不到,我们的农业政策又发生了一番新变化。
2011年,各地纷纷推进“退粮进特”工作,这是时任吉林白山市长苗春岫的讲话。

2011年,退粮是为了优化农业种植结构,进特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经济作物也是特产作物的一个方面。
2011年,仅吉林白山市通过推进退粮进特工作,就让农民增收2.6亿元,那全国几百个城市的农民,应该增收更多。

相信和吉林白山一样,全国其他地方农业的优势也是在特产和经济作物方面,当年推行退粮进特工作是轰轰烈烈,现在推行退苗还粮工作同样也是红红火火。
2018年,退粮进经工作依然在全国开展得红红火火,贵州开阳县还总结出了一个“代建经验”。

贵州纳雍县的农民因为退粮进经模式,还实实在在的增收了。

2011年到2018年,从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,吉林和贵州农民通过退耕进耕模式,确实增收了,可就在这时候,浙江却刮起了退苗还粮的风。
浙江义乌赤岸镇在退苗还粮工作上,已经总结出了经验。

邻近的浙江武义还来义乌“传经取宝”了。
双方就“退苗还粮”工作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。

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前就是以粮为纲,只能只能种主粮,不让种经济作物。那时候全国确实还没有达到温饱,无奈之举。现在改开40多年了,小康都全面实现了,可是现在又改回去了,至少在浙江是这样。
退苗还粮的下一步是不是以粮为纲,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,就算有一千个理由来推进退苗还粮,但农民的增收是必须要保证的,这点不能动摇。
没有经济作物,也不让搞水产养殖,浙江的农民兄弟要想增收,似乎只有一条路了,那就是进城打工,为各类工厂提供新鲜血液。
为了农民兄弟的生计起见,只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够慎重一点,再慎重一点,毕竟农民兄弟的经济作物也是辛苦汗水换来的,现在正是稳定收益期。